外汇市场是买卖各国货币的市场,是一个根据汇率从事外币兑换本国货币的中心,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汇市场反映着各国货币的相对价格、供求状况及资本在各国之间的...
外汇市场是买卖各国货币的市场,是一个根据汇率从事外币兑换本国货币的中心,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汇市场反映着各国货币的相对价格、供求状况及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速度。转轨时期俄罗斯外汇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国家垄断对外贸易活动、统一分配外汇资源,出口企业必须将所有的外汇收入按一定外汇牌价上缴给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外汇市场。俄罗斯转轨时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建立外汇市场,实现本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俄罗斯外汇市场的建立是其金融市场中形成最早的市场,是出于汇率体制改革的需要。
第一阶段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当时货币金本位制度下,苏维埃在国际货币市场自由流通的货币价格由黄金行市和市场供求来确定。新经济政策后期禁止金币流通,国家大量回收金币,导致苏维埃金币不能自由兑换。
第二阶段是国家对外汇和外贸垄断时期。1935年以前,苏联政府对外汇价格规定较严格,外汇平价沿用1928以前1卢布含0.774234克黄金的标准。这一标准造成了国家进出口商品国内和国际价格差,卢布对外汇的比价差额扭曲了对外贸易,一些出口企业由于外汇价格过低而亏损,进口企业赢利较容易。在国家对外汇外贸的垄断下,国内与国外的外汇价格差对国内外汇市场和外贸状况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在进出口部门同苏联国家银行结算时外汇价格发挥作用,这些机构购进进口商品的外汇是由国家银行提供的,出口亏损靠进口赢利补贴。1936年4月1日起苏联把卢布兑换外汇价格固定在法国法郎上(1卢布=3法国法郎,非商业汇率),到1937年6月法郎贬值(l卢布=4.25法国法郎),法国宣布取消金块本位制,苏联将卢布兑换外汇价格以美元计算,1937年7月规定贸易、非贸易结算一律用1美元=5.30卢布(1卢布=0.188美元)。卢布含金量调整为0.167674克。
二战后,物资短缺,通货膨胀严重,为稳定币值,苏联政府于1947年和1961年两次缩小卢布票面额度,变动外汇汇率标准,取消卢布兑美元的比价,规定卢布与黄金的比价。1950年3月1日起,苏联国家银行以4,4卢布/l克黄金的价格购买黄金,1卢布含金量为0.222168克纯金,提高了32.5%,苏联国家银行黄金收购价格有所降低,每克纯金=4.45卢布,从这时起对各国汇价基本按含金量计算1美元=4卢布(1卢布=0.25美元)。这种兑换比率并不能有效地协调卢布实际含金量、卢布综合购买力的变化及消费品价格决定着货币比价之间的关系。随苏联同其他国家各领域交流的快速发展,非贸易结算出现了问题。因此,1957年4月苏联政府决定增加非贸易结算的美元官方价格,美元增值250%,涨到1美元兑换10卢布。1961年苏联发行新卢布,卢布含金量提高到0.987412克纯金,1美元二0.9卢布,取消1957年为吸引非贸易外汇实行的附加价。1961年苏联政府进行物价改革,卢布含金量与外汇比价发生了变化,1美元兑换0.9卢布。外汇帮助除少数国家外,一律实行统一的外汇价格,每月在主要媒体上公布各国外汇价格。1971年以前卢布兑美元的汇价基本不变,1971年美元贬值后,苏联政府根据市场行情也将其进行调整。直到1990年卢布含金量被废除。这一时期出口企业所得的外汇收入须出售给外经银行,外经银行在根据各外汇使用单位的情况确定其购买外汇的额度,汇率由苏联国家外经银行统一制定。
第三阶段始于1989年11月3日,苏联外汇返佣外经银行进行了第一次外汇拍卖,标志着外汇市场的出现。这一时期开始苏联政府允许公民、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开展外贸活动。1991年3月公布的《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外汇调节法》规定,所有企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通过指定的银行买卖外汇,该法律的颁布后,各个商业银行有权进行外汇结算业务,打破了苏联时期外经银行对外汇结算的垄断权,这标志着卢布走向自由兑换的开始。货币自由化初始阶段,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在卢布对外汇结算时苏联政府采用不同商品不同价格计算体系的政策。对价格不合理的商品进行补贴,当时按不同价格计价商品总数达到了几万种。这一制度引起了混乱。到1990年1月取消了这种计价制度,实行对外贸易100%补贴,卢布实际贬值50%。同年11月实行的商务价格(即出口企业必须将50%的出口收入卖给国家时的外汇结算价格,比官方价格低2倍)、官方价格和交易价格。商务价格直到1992年7月俄中央银行将出口外汇收入利用市场价格计算时才被废除。
在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境内外居民、个人、组织、企业持有外币全部上交由国家统一分配。有权经营外汇业务的只有苏联国家银行和苏联对外贸易银行。外贸结算和其他国际结算必须通过这两家银行进行办理。苏联国家银行和外贸银行根据不同需要可以为外国自然人、法人及各国际机构等开立代理账户、外币账户,用于在苏联境内办理结算,向国外汇兑等业务,外汇清算账户、卢布清算等账户均按国家银行公布美元汇率进行各种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同时对出入境所携带的外汇及外汇有价物、境内外外汇汇入、汇出、卢布的汇兑都做了明文规定。
苏联时期与经互会国家使用西方国家货币和苏联卢布通过清算账户办理双边结算,随经互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行多边清算方式。与经互会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要实行贸易、非贸易价格进行结算。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与苏联贸易结算一律按国际市场价格的瑞士法郎结算。80年代以来随中苏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恢复和发展,两国政府之间展开专业性或地方性易货贸易,生产技术等合作,支付方式逐步以美元进行结算。
这一时期的外汇总体上是由苏联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在外汇收支上国家实行严格的指,外汇收支计划是配置外汇资源的唯一手段。这种外汇资源配置方式在对重点经济项目及保障外汇收支平衡卢布汇率的基本稳定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行政指令性计划调度外汇,汇率不能有效地发挥杠杆作用,外汇配置效率低,挫伤了创汇企业、单位扩大外汇收入和改善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也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外汇供求状况,从而使企业应变能力差。国家对卢布高估,不利于进出口结构的调整。
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定义,外汇市场承担着“进行国际结算、防止外汇和信贷风险、建立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外汇储备的多样化、调整外汇汇率、利用外汇汇差获得利润、实现国家外汇政策”的功能。1989年3月,前苏联外经银行的外汇拍卖,标志着外汇市场的形成。外汇市场的形成早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同业市场,是其金融市场中形成最早的市场。1990年苏联国家所成立。外汇帮助1991年4月,外汇交易所开始进行外汇交易,每周交易一次,每月平均交易额约2400万美元。苏联的解体中止外汇市场的形成过程。俄联邦成立后,作为激进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政府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大大加快外汇市场的形成。1992年1月4日由俄联邦中央银行、莫斯科市政府和俄罗斯银行协会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创办的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MMBB),成为银行和企业进行外汇交易的主要场所,它在外汇交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该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苏联时期中断的俄罗斯外汇市场形成和发展得以恢复。从1992年起俄央行根据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的交易情况来确定美元兑卢布的官方汇率。俄罗斯商业银行在取得中央银行经营外汇许可后,才可以从事外汇交易业务。1994年地区性外汇交易的交易量明显增加,其中乌拉尔地区外汇交易所在马克、美元硬通货的交易额上与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交易额相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打破了苏联时期国家对外汇的垄断,加快了外汇市场的发展。根据有关规定,俄罗斯出口商必须把一半的外汇收入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卢布。起初,外汇市场上的外汇大多来源于俄罗斯出口企业,占外汇总量75%一80%。俄罗斯一些企业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大量的外汇来满足进口需要。为进一步加快国内外汇市场的发展,1995年6月,央行废除义务出售50%出口创汇的规定,银行和居民均可以得到在银行间出售外汇的权利。这一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卢布汇率的统一,降低了商业银行套汇的可能性。总体上看,1995年是俄罗斯外汇市场发展中出现转折的一年。外汇市场结构和交易规模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一1995年间,俄罗斯外汇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但从1996年开始,国家发行短期债券来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因此,国家有价证券市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小于证券市场。1998年金融危机后,外汇市场重新占据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1998年金融危机对外汇市场打击很大,莫斯科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每天从5一60亿美元下降到20一30亿美元。银行同业市场的外汇交易量与危机前相比下降了95%以上。1999年外汇市场上恢复的速度很快,月均交易量为40亿一50亿美元。1998年以前外汇市场走的是自发性发展道路,中央银行干预较弱。1999年10月20日国家外汇协会成立,标志着俄罗斯外汇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阶段。2000年卢布兑美元交易所内(又称交易所外汇市场)交易量达1240亿美元,2001年俄政府将出口强制售汇比例降低,交易所内外汇交易量降到了660亿美元。2001年12月末外汇市场欧元的日交易量达近9亿美元的规模,比1999年增加了3倍。目前在俄罗斯外汇市场上,银行间同业市场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在外汇来源上,1998年之前,俄罗斯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强,在外汇供给中外来资金的比重逐年增长。1998年金融危机使卢布大幅度贬值,大大刺激了商品的出口,进口替代明显提高。净出口成为俄罗斯外汇供给的主要来源,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有所缓解。在外汇需求上,由于高通货膨胀使居民对卢布失去信心,居民个人需求量居高不下(1995年除外)。
俄罗斯外汇市场分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所外汇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和外汇现金市场。
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根据所约定的汇率在交易所外与个人、组织及银行所进行的外汇交易。1992年开始,交易所外汇交易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70%一80%下降到1996的3%左右。随着“外汇走廊”汇率制度的实施,银行间外汇市场在俄外汇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从事的业务有:银行间外汇业务及银行内部外汇管理和客户与指定银行之间外汇买卖的零售市场。这一时期大部分外汇交易都在银行间进行的,但银行间外汇市场在汇率的确定上非常有限。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卢布遭到了大幅度贬值,金融危机使“外汇走廊”卢布的可预见性荡然无存,银行外汇交易时常出现阻断情况,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银行外汇市场的功能,效果甚微。外汇交易又重新返回到交易所外汇市场。直到2000年,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才重新活跃起来,在世界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俄能源出口收入增加,带动了俄经济连续7年增长,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卢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减弱。卢布币值的稳定,大大降低了外汇投机,促进银行参与卢布交易的积极性。外汇市场的积极作用在金融在市场中得以体现。卢布与美元的交易量大幅度攀升,超过了有价证券和银行间卢布市场的交易量,几乎与银行外汇存款数额相等。从交易币种上来看,主要是卢布和美元,原因是进出口结算主要以美元支付,居民对美元的偏好性。
交易所是俄罗斯外汇市场的一个主要部分,俄罗斯外汇交易所市场只起到交易的中介功能,不能进行外汇交易。交易所外汇市场1998年以前交易额远远落后于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以1997年为例银行间外汇交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而交易所市场的签约交易额还不到100亿美元。尽管如此,在交易所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及汇率浮动为俄政府制定汇率提供了参考。
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交易所外汇市场的优越性得以体现,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俄交易所外汇市场从1992年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发展到目前的9家: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莫斯科)、联合外汇交易厅(莫斯科)、圣彼得堡外汇交易所(圣彼得堡)、西伯利亚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新西伯利亚市)、亚洲一太平洋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罗斯托夫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罗斯托夫)、乌拉尔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叶卡捷琳堡市)、尼日戈罗德一证券交易所(下诺夫戈罗德市)和萨马拉外汇银行间交易所。其中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最大,交易种类包括外汇、有价证券、国家短期债券等。1994年以前外汇市场上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完成的,各地区交易所建立后,该交易所交易额逐年下降。2005年该交易所交易的投资额占俄罗斯资本市场交易额的85%以上,全年交易额达到2256亿美元。俄罗斯外汇交易协会成立后,外汇市场信息环境更加优化,各交易所业务联系更加紧密,交易结构更加统一,各种法律、法规更加规范。1997年采用电子集中交易系统后,外汇买卖可以在每个工作日通过地区终端网络申请进行交易,这大大方便了外汇参与者。1998年开通网上交易系统以后,外汇参与者可以通过网上直接进行外汇交易。在实行“外汇走廊”政策以前,莫斯科银行间交易所交易汇率是俄央行宣布的宫方汇率。交易所外汇市场形成的汇率仍是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汇率的参考标准。
外汇交易所在1992年以前只进行美元交易。随着俄罗斯外汇市场外汇业务的逐步扩大,外汇种类也不断增加,从1992年到1995年间先后增加交易币种有德国马克、乌克兰格里夫纳、哈萨克斯坦坚戈、白俄罗斯卢布、法国的法郎和英国的英镑,圣彼得堡交易所还办理芬兰的马克和日元交易业务。各交易所交易的币种中美元的交易量最大,其次是马克。到1996年美元在外汇交易中所占的比例从1992年的100%下降到87%。其他货币在1996年以前交易量较小。
1998年,美元成为俄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在贸易结汇中除独联体以外与其他国家用美元进行结算,这时美元在外汇交易所得比重又上升到99%。其原因是对外贸易中主要以美元结算,居民手中持有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
从1999年1月起,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开始欧元交易,交易量仅次于美元居第二位。截至2001年12月末,美元与欧元日均交易额达近8亿美元,卢布与欧元日均交易量达8000万美元。法人不需特殊批准可以直接进行现货、外汇买卖等对外经济活动。
外汇期货也称货币期货,是期货交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期货中最早产生业务,指在交易所内根据交易双方约定,按一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时间里,买卖某种外汇,是金融动荡下,为金融避险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目前主要有外币期货市场和远期外币交易市场两种,外汇期货市场的外汇交易以合同为单位,外币期货合同是有特定标准的,合同数量是衡量交易数量的标准,买卖数量可以是一个合同,也可以是几个合同,交易地点为场内。俄罗斯外汇期货交易市场是卢布统一汇率制度出现后出现的。第一笔外汇合同是在1992年10月在莫斯科商品交易所进行的,交易金额为6000万美元。随后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地交易所相继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到1994年底,外汇期货交易额达1亿美元。
1998年金融危机对外汇期货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000年年末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圣彼得堡证券交易所和圣彼得堡外汇交易所相继恢复了美元期货交易合同。其中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日交易量达到了6000万卢布,是当时外汇期货交易最大的交易所,也是全俄外汇交易最主要的平台,反映了俄罗斯整个外汇期货交易的基本状况。与外汇期货市场相似的是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币交易合同是非标准的,合同金额和客户之间的交易根据约定在场外进行。俄罗斯远期外汇市场出现在1993年,一些银行与客户签订将来某一时期买卖美元的合同。到1994年莫斯科30余家银行从事外汇远期业务。“汇率走廊”制度实施后,远期市场业务量大幅度减少。1996年国债市场对非居民的开放,使远期外汇市场再度活跃。远期外汇交易在外汇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业务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风险,也有利于对流动资金和短期融资的管理。同时,外汇期货市场是当时最大的外汇投机市场。
俄罗斯的外汇现金市场,是指除银行外,其它有权经营外汇兑换业务的兑换点。1991年11月巧日《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的总统令规定,俄公民有权进行外汇现金交易。居民持有存款可以是卢布也可以是外汇。现汇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外汇现金市场对物价上涨,国内利率较低,卢布贬值较敏感。在金融状况稳定,宏观经济发展较好,为外汇流入提供条件。俄罗斯外汇市场外汇业务的主要形式是非现汇交易,占外汇总量的85%(其65%中银行间外汇市场流通,25%由银行拍卖),现汇交易只占外汇总量的15%左右。现汇市场是由众多外汇兑换点组成,1994年底莫斯科就有约1000余个外汇兑换点。
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的2015年俄罗斯外汇市场调查显示,俄罗斯大约有46万名投资者使用外汇经纪商的服务,月均交易总量3300亿美元。入金总规模达到5亿美元。2015年外汇交易量下降5%,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经济危机。但2015年俄罗斯外汇经纪商的客户数量增长了15%,凸显了投资者对外汇交易兴趣的增长。
2015年主宰俄罗斯外汇市场的仍是艾福瑞、Forex Club和TeleTRADE,这三家公司拥有俄罗斯60%的外汇客户,交易量占俄罗斯外汇交易总量的57%。2015年,艾福瑞客户13.7万个,月均交易量900亿美元。Forex Club客户8万个,月均交易量540亿美元。TeleTRADE客户6.1万个,月均交易量45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俄罗斯外汇市场领导者都在等待俄罗斯银行颁发外汇交易商牌照。俄罗斯唯一取得牌照的外汇经纪商是 FINAM。根据交易量排名,FINAM在俄罗斯位列第十。其他表现还不错的公司有:FxPro(按交易量排名13)、Dukascopy(18)、Oanda(21)、Exness(24)、eToro(25)。
因为俄罗斯外汇法案对外汇公司的严格要求,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经纪商对外汇法案表示不满,最有争议的一点是最大杠杆限制仅为1:5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外汇返佣外汇帮:俄罗斯外汇市场怎么样一步一步转型而来2022年7月28日外汇帮助
上一篇:外汇返佣关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帮助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